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纪念馆管理
纪念馆维护人:裘氏后人









“裘派”杰出的花脸演员--裘盛戎纪念馆
“裘派”杰出的花脸演员--裘盛戎纪念馆
姓名:裘盛戎
生辰:1915
忌日:1971
籍贯:浙江绍兴






链接 裘盛戎
  中国京剧历史中最杰出的花脸演员,若以技艺论,说裘盛戎独占魁首也许并不恰当,但以对后世的影响而言,“裘派”做为净角第一流派则当之无愧。
  
    裘盛戎,出生于1915年,卒于1971年,祖籍浙江绍兴。他自幼随父裘桂仙学净角,1928年入富连成社坐科,受业于萧长华、叶福海、王连平、孙盛文等。1934年出科后搭散班在各地演出,40年代后期自己挑班,以花脸演大轴,是金少山后的第一人。1950年左右加入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李多奎等名家长期合作演出。
  
    裘盛戎的天赋音色雄浑豪放,韵味醇厚,善用口鼻共鸣,对发声吐字、用嗓行腔、音色共鸣等都很讲究,其唱腔除吸收裘桂仙、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派之长,还兼取老生演唱技巧,同时结合自己的条件,辅以稳健严谨、节奏鲜明的做功,形成独树一帜、承前启后的“裘派”艺术,使花脸唱腔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以至在其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有“十净九裘”之说。
  
    裘盛戎的代表剧目有《铡美案》、《盗御马》、《姚期》、《坐寨盗马》、《遇后·龙袍》、《锁五龙》、《铡判官》、《御果园》、《断密涧》、《取洛阳》、《除三害》、《大保国》、《赵氏孤儿》、《赤桑镇》、《白良关》、《将相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羊角哀》、《海瑞罢官》、《林则徐》、《雪花飘》、《杜鹃山》等。
  
                           (梧桐新语整理)
  
  相关资料
  
    ·精彩剧照:姚期
    ·戏剧名剧:将相和、赤桑镇、取洛阳、林则徐
          赵氏孤儿、舍命全交、赤壁之战、杜鹃山
    ·裘派弟子:裘少戎、夏韵龙、方荣翔、王正屏、钳韵宏、郝庆海、张韵斌
          吴钰璋、李长春、李 欣、孟俊泉、杨博森、康万生、杨燕毅
          王文祉、邓沐玮、宋昌林、魏积军、孟广禄
    ·经典封面:裘盛戎·世界杯
    ·千秋岁:裘盛戎的唱腔创新
  
  
链接 裘盛戎
  裘盛戎(1915.8.25 1971.10.5),本名振芳,是裘桂仙的次子。自幼随父习艺,一九二七年入富连成科班学艺七年,演铜锤兼架子花脸。出科后,曾与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等同台演出,也陪金少山演过《白良关》、《真假李逵》、《双包案》等“对儿戏”。在与诸多京剧大师同台演出的实践中,他艺技日臻完美。又因在科班坐科学艺,所以他戏路宽博,除却应工的铜锤之外,不但《连环套》、《盗御马》夙称拿手,而且曾以架子花脸的《李七长亭》列在大轴演出。
  
  建国初期,裘盛戎与谭富英合作,领衔北京京剧二团,创排了《将相和》等新剧目,加工整理了《铫期》、《白良关》、《断密涧》、《牧虎关》、《盗御马》等传统剧目,创造出了许多新唱腔、新唱法。裘的个人风格在中脱颖而出。五十年代中叶,裘盛戎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组建北京京剧团,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排及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裘在《秦香莲》、《赤桑镇》、《探阴山》、《赵氏孤儿》、《壮别》、《舍命全交》、《官渡之战》、《海瑞罢官》,近代戏《林则徐》,现代戏《杜鹃山》、《南方来信》、《雪花飘》等戏里均有突出的新创造。裘的艺术风格亦日趋完美,成就亦日趋突出。
  
  裘盛戎继承了乃父裘桂仙的声腔特点,吸收了金少山、郝寿臣、候喜瑞各派演唱精华,兼取老生、旦角甚至曲艺、地方戏之长,经过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崭新唱法,世称“裘派”。他对净行的唱、念、做、打、舞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他创造的裘派艺术,集铜锤花脸精华之大成,以韵味醇厚的唱腔和深入体现剧中人物情感个性、精神气质的表演,开创了净行一代新风。他保持了花脸艺术雄浑、豪迈的本体特征,又在“刚”中注入了“柔”的成份,展现出刚柔相济的新风格。在花脸声腔发展的历程中,他是金少山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
  
  
  
  裘盛戎的舞台创造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的演唱艺术,他充分发挥自己嗓音的特长,出色地把头腔、胸腔和鼻腔共鸣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造型。不仅音色丰富、悦耳动听,而且善于运用明暗、虚实、浓淡的声音变化来刻划人物的音乐形象。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前辈花脸以“实大声宏”取胜的局面,运用多种手段,使花脸的演唱进入了细腻、精致、讲究韵味的艺术境界。他创造的新唱腔既体现了花脸唱腔的传统风范,又有很大的发展。许多旋律具有迂回曲折、委婉含蓄的新风格,在字韵安排方面也比前人考究。他还创造了很多净行前所未有的新板腔,如〔西皮中三眼〕、〔反西皮散板〕、〔二黄慢板〕、〔二黄二六〕、〔二黄流水〕、〔汉调二黄原板〕、〔反二黄原板〕等。这些新板腔的出现,起到了充实京剧花脸声腔艺术的巨大作用,并且不少著名唱段,至今脍炙人口,盛传不衰,业已列入京剧经典名作艺术之林。
  
  裘盛戎能戏甚多,擅演《铫期》、《坐寨盗马》、《打龙袍》等,尤以“包公戏”著称。五十年代中叶以来,其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后来者,在现在的净行中早已形成了“十净九裘”的局面。
  
链接 京剧大师裘盛戎夫妇移葬万佛华侨陵园
  昨天(11月14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和夫人李玉英的骨灰在家人、在京弟子、再传弟子以及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安葬在位于门头沟风景优美的北京万佛华侨陵园,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将裘先生夫妇的骨灰从福田公墓迁移到万佛华侨陵园,是裘盛戎九十周年纪念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裘先生的家人对记者说:“由于原来的墓地面积小,位置不好,一直以来是家里人的一块心病,现在的墓地位于戒台寺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位置和环境我们都非常满意,特别感谢万佛华侨陵园的支持和帮助。”
  裘盛戎先生和夫人李玉英的墓碑被鲜花簇拥、环绕着,经过精心的设计显得庄重肃穆,整个墓碑长2.4米,高1.88米,墓碑分为三部分。中间的主碑用一整块红色花岗岩构成,正面是裘先生夫妇的照片,背面是裘先生的生平;两侧有两块纯黑色的副碑,用“影雕”的手法雕刻出近一人高的,裘先生所塑造的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舞台形象——包拯、姚期。据墓碑的设计师李洋说,用“影雕”的技法雕刻面积这么大的人物还是万佛陵园首次尝试,他们也没想到效果这么的好;浅灰色的底座上有一块汉白玉的卧碑,当代著名书法家、戏曲理论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手书“一派宗师”四字。
  整个祭扫仪式安静而又温馨,在场的所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用鲜花祭奠这位为京剧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民艺术家。让我们借用裘盛戎先生创作的《赵氏孤儿》中的一句唱腔——“你好比苍松翠柏万古长青”献给他本人。愿大师和裘派艺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wap版 PC版

导航 链接 友情 二维码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