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纪念馆管理
纪念馆维护人:耿小青









著名播音员夏青纪念馆
著名播音员夏青纪念馆
姓名:夏青
别名:耿绍光
生辰:1927
忌日:2004
籍贯:黑龙江呼兰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播音员






链接 著名播音员夏青因病去世 享年77岁
  信报讯 新中国的第一代播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24日上午7时10分左右在铁路总医院去世,享年77岁。
  
    昨天晚上,有读者打本报热线称我国老一辈的著名播音员夏青老师因病去世,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了与夏青老师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葛兰老师,电话那头的葛兰老师显然还沉浸在失去老伴的巨大悲痛中,声音轻微且脆弱。她向记者简短介绍了夏青老师过世的一些情况,六年前夏青老师就告危过一次,后来经过医院奋力抢救才转危为安,此后的这六年就一直卧床不起,在铁路总医院的病床上度过,这六年间夏青老师身体的各项功能也逐渐减退,生活不能自理,而因为气管被切除,这些年来也不能讲话,“他也挺受罪的!”7月24日上午7时10分左右,夏青老师因病抢救无效在铁路总医院病逝,享年77岁。当记者询问葛兰老师追悼会打算什么时候举行时,葛兰老师表示这些都会今天由台里来决定。
  
链接 夏青遗体告别仪式30日举行 人们挥泪诀别
  昨天上午,我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著名播音艺术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夏青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礼堂举行,夏青因长年患类风湿病和脑血管病,医治无效,于7月24日在京逝世,终年77岁。
  
    夏青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神态安详。夏青的夫人葛兰献给老伴的花篮上写着:“老耿一路走好”,寄托了无尽的哀思。夏青生前的同事、好友、学生来到八宝山礼堂送别这位深受人民喜爱的播音艺术家。播音员雅坤悲恸欲绝,她几次想对葛兰说些安慰的话,却未说出,只是老泪纵横地轻摇着葛兰的肩,那份对故人的哀思与怀念尽显于无言之中。主持人陈铎紧握着葛兰的手,深情地感激夏青对他的关怀与帮助。夏青的学生、播音员铁城以及和他共同工作多年的同事、著名播音员方明,站在遗体前轻念着悼词,伫立许久不肯离去。葛兰恋恋不舍地看着遗体,几经亲属劝慰才离开,无声饮泣,瘦削的脸上神情悲怆。夏青的很多学生泪湿衣襟,他们静静地站在葛兰身后,向遗体默默地告别。
  
    夏青是我国第一代播音艺术家。他在播音岗位上勤恳钻研奉献40余年,为播音艺术的发展,为播音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兆麟说,夏青播的新闻、评论、文告,吐字清晰,浑厚稳重,态度鲜明,感情酣畅,逻辑严谨,跌宕起伏,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深入千家万户,至今萦绕耳际。倾听他朗诵和讲解的古典诗词,不仅使人增长知识,提高素养,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链接 夏青告别听众谢幕人生 “祖国声音”永不消逝
  与死神抗争十年,77岁的著名播音员夏青走完了自己“声声不息”的一生。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播音员,夏青那无与伦比的声音影响了几代人。包括央视“名嘴”赵忠祥、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等人都出自夏青的“门下”。得知恩师仙逝的消息,“名嘴”们纷纷撰文以示悼念或向媒体介绍师从夏青的感人往事。
  
    ●赵忠祥:是夏青教会了自己播音
  
    赵忠祥1960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由夏青负责指导其学习播音。因此,从哪个方面来说,夏青都是赵忠祥的启蒙老师。事实上,赵忠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自己的播音“师出名门”,是夏青教会了自己播音。
  
    据赵忠祥介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时候,不仅经常有机会观摩和聆听夏青的播音,还可以随时随地受到恩师的指点。当年,党和国家的重大新闻基本上都是由夏青担任播音,全国听众打开收音机或者广播就能听出哪个是夏青的声音。
  
    赵忠祥说自己从夏青那里学来到了准确的断句,另外,一些诸如逻辑重音技巧,语速的缓急,通过声音传达感情的一些方式都是从夏青那里学来的。对于夏青的逝世,赵忠祥表示并不意外,因为夏青卧病在床已近10年。赵忠祥还介绍说:夏青的播音水平已代表了中国播音界的最高水平,这一点是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的。
  
    ●瞿弦和:我是从模仿夏青开始的
  
    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是中国主持界的重量级人物,目前只担纲国家级大型晚会的主持工作。其大气恢弘的主持风格让人尊敬,而瞿弦和却称自己走上播音主持这条路是从模仿夏青开始的。
  
    瞿弦和说:在播音界有一句话是“夏青老师说这个字怎么读就怎么读”,由此可见夏青在播音界无人企及的地位。夏青的声音浑厚洪亮,刚柔相济。高音部分很昂扬,低音部分则很磁性。他对声音的掌控轻松自如,毫无生涩造作之感。听夏青的播音是一种享受。
  
    ●方明:夏青是“活字典”
  
    夏青不仅是中国播音界的泰斗人物,在“字”的研究方面也造诣颇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门遇到一些疑难的字,大家就习惯找夏青解决。因此,台里上下给夏青送了一个“绰号”叫“活字典”和“字典政府”。
  
    作为国家大师级的播音员,夏青没有一点架子,他对年轻的播音员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经验,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年轻的播音员传授业务。夏青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脑血管病,但只要有人请他讲课,他总是义不容辞前往。
  
    据记者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了解:夏青同志的丧事已由台里开始着手准备,7月30日上午10点30分将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本报驻京记者 程福俊
  
  ■夏青档案:
  
    夏青,1927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50年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毕业并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担任中国播音艺术委员会委员、播音业务指导、播音部副主任等职。
  
    夏青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播出一系列国家文告、社论和重要文章,成为上个世纪我国电台播音的典范之作。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6年的周恩来总理追悼大会的悼词、毛主席逝世后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等等,都是夏青播音的杰作。此外,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阅读与欣赏》节目里讲解朗读古典文学名篇和毛泽东诗词也是巅峰之作。他以独特的音色赋予作品感情,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浓烈的情感打动听众。他那黄钟大吕般的声音曾被誉为“祖国的声音”。
  
  


wap版 PC版

导航 链接 友情 二维码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