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纪念馆管理
纪念馆维护人:北京万佛园









“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
“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
姓名:郑文光
生辰:1929.04.09
忌日:2003.06.17
籍贯:越南海防
地区:北京
国家:中国
职业:作家






链接 飞向人马座 作者:郑文光
  01、风雪的黄昏
  02、上海小姑娘
  03、宇航时代的奇迹
  04、总工程师邵子安
  05、三个意外的乘客
  06、严峻的道路
  07、一场争论
  08、"东方号"上的图书馆
  09、一堂天文课
  10、在宇宙船外面
  11、岳兰的实习飞行
  12、抢救
  13、超新星
  14、天文台
  15、前方有一颗恒星吗?
  16、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
  17、稠密的星际云
  18、中微子电讯机
  19、遥远的太阳
  20、和黑洞搏斗
  21、女飞行员程若红
  22、亚光速飞行
  23、“H”
  24、秋天?还是春天?
  
  
  
  
  
链接 科幻之父带走了什么?
  郑文光在6月17日去世后,中国媒体均保持沉默。在对科幻有着轻视传统的人们中间,这并不足为奇。
  
    “郑文光走得突然。”据与郑文光一家有过密切接触的《中华读书报》记者陈洁说,就在去世的头一天晚上,他还照例和夫人陈淑芬通了电话,“请示”说:“我想喝点啤酒,可以吗?”在4、5月间非典最厉害的时候,他心脏病曾经发作过一次,几乎住院,此后夫人就禁止他喝酒了。陈淑芬很干脆地“不予批准”,郑文光开玩笑说:“我求求你了,就喝一点点。”陈淑芬说:“等非典过去,我回国了,你的身体也完全好了,那时再喝燕京,好吗?”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郑文光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陈淑芬问他身体感觉怎么样,他照例响亮地回答:“我很好。”这是他的习惯,他生病20年来,几乎从来没有抱怨过,也尽量不给他人添任何麻烦,总是那么安静。对所有关心他病情的人,他从来都是首先说“我很好”,然后表示感谢。
  
    陈洁说,郑文光大多数时间是安安静静地看书、读报、收看电视新闻,偶然会评论时事、谈论影视和球赛,很少谈论往事,从来没有一次说过自己的病情。那天晚上,陈淑芬还是不放心,打电话问家里的小李,小李如实地说“爷爷有点不舒服。”于是,陈淑芬从美国给在安贞医院工作的医生孟康和张薇打了电话,他们夫妻俩一直都很关心郑文光和陈淑芬的身体。听陈淑芬说了自己的担心后,他们表示第二天会去家里看看郑文光。那一天很平常,郑文光11点多准时睡了。
  
    第二天(6月17日)早上5点多,小李发现郑文光呼吸声有点异常,忙起来察看,这时郑文光已经不能说话,120很快来了,抢救了近半个小时,然后送到医院,但一切都已经晚了。当时是5时53分。
  
    新中国科幻的开创者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新中国成立后他立即回国。 后来,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
  
    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由此把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的视线拉向了宇宙,并用精确的技术语言,描述了惟妙惟肖的“小康”和“大同”社会理想。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在20世纪50年代年获得“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这使他成为迄今唯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50年代,郑文光的主要作品有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大型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科普译文集《宇宙》。他撰写的纪念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的传记文学《火刑》,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中学课本中的语文教材。
  
    文革期间,郑文光停止了文学活动,并被迫下放。粉碎“四人帮”以后,从1978年起,他出版了《飞向人马座》、《大洋深处》、《神翼》和《战神的后裔》等4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地球的镜像》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飞向人马座》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成为中国科幻的史诗性作品。
  
    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1998年,他由于对科幻文学的重要贡献,获得了至今为止中国科幻领域惟一的“终身成就奖”。
  
    郑文光在读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作品曾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
  
    与西方科幻异趣,郑文光把注意力放在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美好的预言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不过,他在晚年,也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郑文光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有的人因此选择了航天事业,如今就在神舟飞船的发射现场工作;还有的人毕生致力普及现代科学和倡导想像力,以消除几千年封建文化残留的愚昧和固步自封。
  
    郑文光那一代科幻作家大都把美好社会到来的年限设定在2000年前后。有悼念文章说:“那些作品描写的世界成为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未来。”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吴岩说,“郑文光在开创新中国的科幻事业、在探索科幻小说的多种可能性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媒体为何保持沉默
  
    郑文光去世后,连美国的科幻机构也发布了消息,然而,大大小小的中国媒体却几乎悉数保持沉默,使郑文光的去世显得异常冷清孤寂。
  
    绝大多数人是从科幻网站上得知郑文光去世的消息。对他的悼念,因此也几乎是自发的。26日上午,科幻爱好者们冒雨纷纷来到八宝山兰花厅为郑文光送别,主厅里放不下如此之多的花圈,许多不得不摆在过道上。告别的人里面,有头发花白的拄杖者,也有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但在场的几乎没有记者。
  
    一位网友说,但是,“中国的媒体只要有个小艺人的花边,可能就有大量报道。”一位科幻迷说,在西方,科幻作家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媒体追逐的偶像,是财富的象征,“美国一位科幻大师去世了,那是轰动世界的新闻。”
  
    但中国科幻却一直命运多桀。1904年,作为西方工业革命副产品的科幻首次被鲁迅从国外引进,鲁迅认为,这种文学样式可以“导中国人群以力行”,是改变国民劣根性的一剂良药。然而,此后,就在西方科幻进入黄金时代以后,中国科幻却地位尴尬,颇受打击。
  
    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吴岩说,在1958年狂热的时代里,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轻易处理好伟大领袖的位置的,但是,对于一部关于未来世界的文学作品来讲,这个简单的问题本身便显得异常复杂。到2000年,毛泽东的年龄将达到107岁,在这个年龄,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伟大领袖是否可以“万寿无疆”,这便成为了一个必须回答的严肃问题。
  
    其时,中国还开始了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是否功过”以及“宇宙大爆炸学说是否具有反马克思主义性”的运动。科幻的处境更加艰难。郑文光也进入了创作的漫长蛰伏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科幻再次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伪科学”。郑文光因此患上中风,停止了创作。如今,中国科幻走向复苏,但作为一个五千年来习惯于从历史和经典中寻找答案的民族,还一时难以适应科幻那种对未来的神奇想像、对无尽可能性的洒脱描述以及对权威的颠覆。
  
    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西方,科幻已被认为是一种反映人类后现代焦虑的“先锋文学”,但在中国,仅仅被当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儿童文学”。
  
    科幻作家永远的童稚之心
  
    在中国,科幻作家就像恐龙一样稀罕和不被人理解,但他们却过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恬淡生活。许多缅怀的文章都特别提到了郑文光“始终是一个年轻人─—有时甚至就是一个儿童”,以及他与妻子的相濡以沫、仿佛永远青梅竹马般的感情生活。
  
    科幻作家星河回忆说,有一次,郑文光夫妇请几位科幻界人士吃饭,陈淑芬阿姨建议大家尝尝德国啤酒,“文光今天也喝一点”——大家还为郑先生点上了一支烟。“文光你抽烟啊?”离席后返回的陈阿姨故意问道。“郑文光不抽吗?”星河很惊讶。“上次好像也给郑文光烟来着。”“你不知道。”郑先生一字一顿,像个顽皮的孩子。
  
    服务员开始上菜,但啤酒迟迟没来,郑先生指着桌子焦急道:“……德国呢?”服务员说“马上马上”,郑先生把脸一扭,一副小孩子没得到玩具的不悦神态。——率真稚气,毫不作伪。星河说。
  
    陈洁回忆说,生活中的郑文光是内向而朴素的,话语不多。自他1983年患病以来,其饮食起居和与人交谈,多靠夫人陈淑芬代为照顾和解释。陈淑芬动情地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真诚朴实的人,充满爱心,感情非常纯真。他本来还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来,他还有很多想法,可惜他病得太早了。”她这么说着时,有时会不经意地轻轻爱抚着郑文光的头,郑文光就静静地坐着,像温顺的小羊。这个发生在相濡以沫多年的老夫妻之间的小小的动作,令这位记者感动了很久。
  
    郑文光生前最喜欢读《水浒传》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晚年迷上了中国古代经典《道藏》。吴岩说,郑文光更应该属于那种稳定、平和,科学技术、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能产生伟大作用的时代。
  
  
  
  
  
链接 中国“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去世 享年七十四岁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韩松)在为郑文光举行追悼会的八宝山兰花厅,主厅里已放不下如此之多的花圈,许多不得不摆在过道上。
  
    一些花圈是喜欢郑文光作品的科幻迷送的。26日上午,冒雨自发前来告别的人里面,有头发花白的拄杖者,也有北大和清华的学生。
  
    总部在美国的世界科幻协会也发布了郑文光去世的消息。郑文光是该协会很少的几位中国籍会员之一。他同时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享年74岁的中国“科幻之父”戴着黑框眼镜,着深色西服躺在花丛中。他在半个世纪前首度预言了中国的载人飞船,这即将成为现实。“前辈走了,他创造的世界却留了下来。”网上的一篇悼念文章说。
  
    在西方大行其道的科幻,在中国地位仍然很低。郑文光17日心脏病突发去世后,中国的大小媒体几乎都没有作报道。绝大部分人是从互联网上得到消息的。
  
    郑文光没有预言过互联网。这位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的学者,在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由此把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的视线拉向了宇宙,并用精确的技术语言,描述了惟妙惟肖的小康和大同社会理想。他是迄今唯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与西方科幻异趣,这位一听说新中国成立即从越南归来的华侨,把注意力放在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美好的预言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不过,他在晚年,也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科幻作家和研究者吴岩说,“郑文光在开创新中国的科幻事业、在探索科幻小说的多种可能性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幻是中国的文学旗手鲁迅在上个世纪初通过翻译引进中国的。
  
    郑文光等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有的人因此选择了航天事业,如今就在神舟飞船的发射现场工作;还有的人毕生致力普及现代科学和倡导想像力,以消除几千年封建文化残留的愚昧和固步自封。
  
    郑文光那一代科幻作家大都把美好社会到来的年限设定在2000年前后。有悼念文章说:“那些作品描写的世界成为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未来。”
  
    许多缅怀的文章都特别提到了郑文光“始终是一个年轻人─—有时甚至就是一个儿童”,以及他与妻子的相濡以沫、仿佛永远青梅竹马般的感情生活。
  
    郑文光喜欢喝啤酒。他的夫人因为他身体的原因常常不允许他喝。而一旦“恩准”,郑文光便会像小孩子得到了玩具一样兴高采烈。老人喜欢请年轻的科幻作者吃饭,称他们“贤弟”。
  
    1983年,郑文光中风瘫痪了。他的夫人陈淑芬在他的遗像前写道:“没有我照顾你了,你一个人怎么生活啊……你等着我,我多么想再推着你的轮椅,在一个没有人干扰的世界里,自由地、慢慢地散步。”
  
    郑文光生前最喜欢读《水浒传》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晚年迷上了中国古代经典《道藏》。(完)(来源:新华网)
  
  
链接 科幻小说家——郑文光
  科幻泰斗郑文光介绍
   http://news.sohu.com/05/85/blank210628505.shtml
   郑文光的一些简单介绍,描述了生前许多成功的作品和业绩,提供一张获奖时的照片。搜狐还对他的逝世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对他的逝世前的一段日子进行实时的叙述。中国“科幻小说之父”在落寞孤寂中去世,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http://cul.sina.com.cn/view/sifi/
  新浪的一个关于科幻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专题。这里有郑文光在科幻方面对国内的影响的详细介绍,还有许多读者对郑文光一身为国内科幻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的客观评价。
  http://www.cpus.gov.cn/kpzj/index.asp?schtype=1&zjid=73
  郑文光的本人的详细介绍和代表作之一《飞向人马座》的简单叙述。
  
  
  缅怀郑文光的朋友和学生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03/07/02/000590068.shtml
   郑文光的逝世使朋友伤心万分,文章里描述了郑文光和同事朋友们一块工作开心的日子。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03/07/01/000589269.shtml
   郑文光的学生叙述了自己认识他的经过和一块合写作品时的经历。
  
  
  郑文光的作品
  http://www.cpus.gov.cn/kpdt/file/1051.htm
  郑文光生前的工作经历和撰写发表的作品都历历在目,另外总结了他对中国科普作出的贡献。
  http://www.bookbar.net/khwx/zhengwenguang/
  部分的郑文光作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有《飞向人马座》、《史前世界》、《海豚之神》、《地球的镜像》,读者们可以在这里阅读这位大师的部分大作。
  
  君已飞向人马座——悼念郑文光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RS/362442.htm
   郑文光的创作年谱和幕前告别时的情形,让人落泪。
  http://vip.6to23.com/anyway929/zwg/index.html
   郑文光纪念馆,这里提供了他的遗像和生前与许多朋友同事们的相册,还有一些纪念文选等等。希望关心科幻的读者们在这里默默的为他哀悼。
  
链接 飞腾科幻军团
  
链接 幻想的边疆
  科幻作家。管理心理学家吴岩的个人网站


wap版 PC版

导航 链接 友情 二维码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